經歷了一季度的狂飆和4月份的陡降,下一步信貸增長走勢引人關注。記者注意到,在討論未來信貸增長可能發生的變化時,業內人士對接下來幾個月信貸增速放緩沒有爭議,但“有效需求”一詞頻頻被提及,部分專家甚至對有效信貸需求能否持續充滿了擔憂。
在26日的經濟觀察報經濟月度觀察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黨組書記焦瑾璞表示,天量信貸之后,后續有效信貸需求不容樂觀。扣除季節性原因,貸款月末季末沖高的現象尤為突出,且波動性大,因此不排除一些信貸投放存在虛增的情況。
他同時援引一個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存在銀行大量授信大企業好企業的情況,而企業實際提款率一般低于30%,這說明企業真正有效的需求并不樂觀。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大幅增長,其中一大部分為中長期貸款,大量資金投向基建項目。而4月份新增貸款的陡降,不是因為貨幣政策收緊,而是大部分優質項目的資金已經基本到位,有效貸款需求萎縮所致。
與專家的悲觀情緒相比,銀行人士相對樂觀。就在前一天,工行行長楊凱生表示,目前信貸繼續穩定增長的外部因素依然存在。因為在4萬億投資計劃中,和中央財政有關的投資在2009年為9080億元,一季度大約是1300億元,后三季度需要投放的量還比較大,與之相對應的銀行貸款需求量也將比較大。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測算指出,今年全年新增貸款預計在7萬億元左右。他認為,甚至不排除個別月份貸款余額負增長的可能性。
相關鏈接:5月信貸增量或續降 下半年視政府力度而定
工行行長楊凱生在5月25日年度股東大會上稱,5月初至今,工行新增貸款約500多億元,速度放緩,工行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15億元。工行數據可能是近期宏觀信貸增長曲線的一個縮影,專家稱,5月信貸增速放緩增量續降在“意料之中”,全年信貸走勢需視政府投資力度而定。
可貸項目已經不多
據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研究分析,5月份新增信貸預計在2500億-4500億元,在4月新增貸款5918億元的基礎上繼續回落。
魯政委指出,由于項目資本金下調細則未出臺,銀行手中可貸項目也已不多,中長期貸款大幅上升幾率較小。不過,因房地產市場回暖帶來的居民戶中長期消費信貸可能繼續上升。
事實上,工行第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達到6364億元,超過其5300億元的全年目標,而這種“超標”現象在各銀行中都較為普遍。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則對記者表示,新增貸款額未來毫無疑問會下降,但仍在高位運行,下降也不代表銀行流動性收緊。按照慣例,信貸投放一般集中于第一季度,而且目前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依然比較低迷,銀行不愿貸款也不敢貸款,有效需求不足。此外,二季度以后國債將進入發行高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信貸增速。
針對銀行普遍提前“超額”完成任務,巴克萊銀行中國研究主管彭文生對記者表示,去年過熱的經濟形勢使得央行對信貸控制力度較嚴格。但今年則將根據總需求和供給情況,考慮整體貸款投放。
票據融資或負增長
“從長期趨勢來看,票據額度仍將逐步收縮。”劉煜輝說,數據顯示,4月份1257億元的票據融資較一季度平均每月將近5000億元的增量回落明顯。
魯政委更是認為,新增票據量不排除為負增長可能。他將新增票據大幅收縮的原因歸結為票據的大量到期。去年11月以來新增貸款中票據新增量飆升,商業票據的承兌期限一般最長僅為6個月,因此,5月及未來數月銀行前期持有的大量票據將陸續到期。另一方面,銀監會、央行加大了對票據融資業務的監管力度,審計署正式發布公告指出票據有“空轉”現象,這將進一步制約新票源擴張規模。
政府力度仍是關鍵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貸款略有放緩及波動屬正常現象。銀行借貸主要根據客戶需求,單月難免會有波動。但他相信,在政府擴大內需措施刺激下,下半年貸款需求仍然強勁。
從前幾個月數據來看,中長期貸款是新增貸款中的“主角”。僅以4月為例,中長期新增貸款就占當月全部新增貸款的63.3%。因此,下半年信貸是否將掀起新一輪投放高潮,中長期貸款作用關鍵。
“未來的情況取決于政府相關投資的推動力度,信貸擴張與政府配套資金密切相關,如果政府投資力度仍大的話,信貸很有可能會在下半年繼續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彭文生說,不過目前仍看不到中小企業貸款的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