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鋼鐵公司與世界礦業巨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已經確定日方鐵礦石進口價格為每噸110美元,約為2009年的兩倍。與力拓與必和必拓的談判價格也可能維持在這一水平。此外,在協議價格期限從1年縮短為3個月的問題上,日本鋼鐵廠商和鐵礦石供貨商也基本達成了協議。新的價格交易將從4月開始。但是截至發稿,此消息尚未得到證實,日本主要鋼企和三大礦山的官網也尚未發布正式消息。
由于按照慣例,中國和韓國將跟進最先達成的價格,因此上述消息若屬實,則意味著今年中國鋼企也很有可能要接受礦價100%的漲幅。加上海運費,價格將非常接近目前現貨市場上的鐵礦石價格。去年,淡水河谷品位在65%的南部粉礦離岸價格約在55美元/噸,加上海運費,到岸價不超過80美元/噸。但目前最新的印度粉礦現貨到岸指導價已經最高達到155美元/噸。
今年,鐵礦石長協體系動搖,靈活定價機制將獲得實行已經成為業界的普遍預測。在近期的一次行業會議上,“聯合鋼鐵網”鐵礦石頻道主管杜薇表示,鐵礦石定價的短期化,將使得鐵礦石價格波動受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更強,鋼鐵企業需要考慮的因素將會更多,包括鐵礦石價格指數、場內/外期貨價格、BDI航運指數以及匯率等。
東方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楊寶峰認為,除了具備原材料屬性公司,礦石采購成本的同質化將導致傳統長協采購公司成本優勢下降和盈利能力的減弱。根據國內大中型鋼企的2006-2009年歷史數據測算,長協礦相對現貨礦,噸鋼成本優勢占噸鋼利潤比重平均比率約在為46.3%。因此,從中長期看,成本同質化對生產普通鋼材為主的鋼企影響明顯。
“對于原有70%長協礦比例公司,需要上調450元/噸才能完全覆蓋成本上漲壓力。”楊寶峰說。
從目前看來,國內鋼企的確正在通過密集提價來向下游轉嫁上漲的成本。3月以來,全國主要城市平均鋼材價格漲幅已經超過400元/噸。迅速上漲的鋼價是否能被下游市場順利消化成為業內最為關注的焦點。國內一家龍頭家電企業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家電價格上調已經是必然趨勢,部分產品調價已經開始,后續跟進將在4月得到體現。但終端市場的反應還無法確定。另外,根據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的最新監控數據,滬市螺紋鋼在連續17周保持增倉后,綜合庫存初現減倉,終端用戶需求已經有一定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