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徐匡迪今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表示,中國解決鐵礦石的問題并非沒辦法,他提出,至少有三種辦法可以解決中國鐵礦石資源短缺,鋼鐵工業緊缺的需要。
徐匡迪表示,第一種辦法就是加強廢鋼的利用。當前在發達國家,這一塊占據很大的比例,以美國為例,鋼鐵工業原料里有60%是廢鋼,只有40%是鐵礦石。他表示,工程院的初步預計是十年到十五年以后,由于中國實現工業化、城市化,汽車、家電進入家庭,20年以后廢鋼會大量的增加。那個時候廢鋼的價格會降下來,煉鋼都用廢鋼,既節能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解決原料的價格上的供求之間的關系問題。
第二種方法就是對低品位鐵礦的合理利用。加強技術開發,提高低品位礦石的利用效率,利用其替代性,使之對高品位的鐵礦石談判有一個平衡作用。
第三種就是海外購買礦山股權。徐匡迪以武鋼為例,他表示,買股權不是去控股,不要做老大,不要想收買礦山。購買對方30%的股、35%的股份,最多45%的股份,這樣的話不牽扯當地的法律,不牽扯勞工問題,這樣的話他漲價了你也有一點收獲,就是大家形成利益共同體,形成不做零和游戲。
以下是徐匡迪在會議現場的答問實錄:
提問:感謝四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專家做的精彩報告。今天討論的后危機時代鋼鐵工業的發展,應該講發展還是一個主要問題,鋼鐵工業今天的發展面臨很多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最緊迫的問題是我們目前難以解決的鐵礦石的供應問題,這是全球鋼鐵工業,包括我們中國鋼鐵工業面臨的一個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請教一下我們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徐匡迪院長,剛才你提出了中國加快低品位礦的開發,這個方向我們也贊同,但是加快中國低品位礦石開發的遠水也解不了近渴,因為解決不了很多問題。比如我們十個礦才能出一個金礦,也會帶來很多嚴峻的考驗,所以想請教一下徐匡迪院士,對我們中國鐵礦如何解決?
徐匡迪:我認為有三點:
第一,對于OECD國家,或者說發達國家來說,由于現代鋼鐵工業已經200年了,這個社會聚積的廢鋼量非常大。以美國為例,鋼鐵工業原料里有60%是廢鋼,只有40%是鐵礦石。像中國這樣90%依靠鐵礦,這種生產就只有中國和韓國,我認為這里面需要不斷的調整。我們工程院的初步預計是十年到十五年以后,由于中國實現工業化、城市化,汽車、家電進入家庭,20年以后廢鋼會大量的增加。那個時候廢鋼的價格會降下來,煉鋼都用廢鋼,既節能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解決原料的價格上的供求之間的關系問題。
第二,關于低品位礦石的利用,我認為低品位礦石的利用是有平衡作用的,并不是完全用低品位的礦石代替高品位的進口的礦石。當低口位的礦石便宜的時候可以大量的進口,存在那或者使用它。而技術我開發好了,能夠用低品位礦石的時候,人家就拿捏不了你了,就是當礦石瘋漲的時候,我手里還有一個籌碼,可以用低品位礦石,像鞍鋼就比較好,在國內大型鋼鐵企業里面他是最好的。雖然鞍鋼的礦石含量只有30%多,但是通過他們的選礦技術可以提煉到60%、70%,這就差不多。進口礦的價格加上運費,如果高于他精選礦的成本的時候,他這邊就大量的升值了。如果說進口礦便宜下來了就可以,任何商業的談判都有一個利用比較的問題,都有一個買方和賣方的利益比較問題。現在我們是沒有利益比較的,全部是靠人家,那么這件事情是談不成的。
第三,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武鋼的辦法和首鋼過去的辦法都是可以的,就是中國的鋼鐵企業要走出去買一點資源,但是不是去控股,不要做老大,不要想收買礦山。我去買30%的股、35%的股份,最多45%的股份,這樣的話不牽扯當地的法律,不牽扯勞工問題,這樣的話他漲價了你也有一點收獲,就是大家形成利益共同體,形成不做零和游戲。
我覺得這三個方面可能是解決中國鐵礦石資源短缺,鋼鐵工業緊缺的需要。我也許說得不是很對,因為在座很多企業家更有時間經驗。但是從長遠來看,我認為要解決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要解決現在長留存生產帶來的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隨著廢鋼蓄積量的提高,恐怕用廢鋼短流程的生產方法是有顯著優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