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在鋼研院了解到,攀鋼在原料、脫硫能力和煉鋼設備受限的條件下,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低硫、低磷、低氧鋼生產工藝及其產品開發的長足進步,目前已經躋身國內先進行列。
硫、磷、氧是絕大多數鋼中的有害元素。近年來在潔凈鋼生產中,部分鋼種要求鋼中硫≤0.005%、磷≤0.010%、氧≤0.0015%。因此,如何經濟有效地降低鋼中硫、磷、氧的含量,是冶金科技工作者重要的攻關目標之一。同時,鋼中硫、磷、氧的控制水平,也是對各鋼鐵企業煉鋼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目前國內只有極少數鋼鐵企業能夠實現這類鋼種的批量生產。
攀鋼受煉鐵原料及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的影響,鐵水中硫、磷含量較其他鋼廠高,并且為了提取鐵水中的釩,實現資源綜合利用,采用先提釩后煉鋼的半鋼冶煉工藝,造成鐵水溫度和碳的損失,給轉爐冶煉及終點控制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因此,如何穩定地實現低硫、低磷、低氧潔凈鋼生產成為了攀鋼煉鋼領域的重點攻關方向之一。針對這一難點,由鋼研院和相關單位組成的課題組,結合27CrMoNbV(讀做“27鉻鉬鈮釩”)石油套管鋼、L360QCS管坯鋼和50PW800L無取向電工鋼等高級別新試品種生產,開展了低硫、低磷、低氧煉鋼成套工藝控制技術研究。課題組在對鋼種特性、鋼水氧化性與脫硫關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優化配置各工序功能,建立與品種特性相適應的生產工藝路線。同時,對鐵水預處理、LF精煉等工藝技術進行優化,成功突破了長期困擾攀鋼的低硫、低磷、低氧鋼穩定的生產技術難題,取得了顯著效果。生產的8爐27CrMoNbV 鋼中硫、磷、氧含量全部控制在要求范圍內;生產的16爐L360QCS鋼,硫≤0.005%的比例達到100%;生產的弱脫氧鋼50PW800L無取向電工鋼,硫含量≤0.008%的比例由以前的67%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00%,具備了大生產穩定控制的能力。這些新試產品的成功生產,標志著攀鋼低硫、低磷、低氧鋼工藝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為攀鋼品種結構調整和做精鋼鐵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