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管資訊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鋼管資訊 / 中小鋼廠產量不限反升 逼迫國企出面減產保價 |
中小鋼廠產量不限反升 逼迫國企出面減產保價 |
雙擊自動滾屏 |
發布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09/5/31 閱讀:1476次 【字體:大 中 小】 |
“限產令”后一周,中小鋼廠生產現狀調查
伴隨著“限產令”的出臺,唐山中小鋼廠在經歷了持續6個月蕭條后,生產卻在加溫。
此前,工信部的“限產令”被業內認為是中小鋼廠的生死大考,然而實際情況似乎并非如此。“沒有影響。”唐山泰和鋼鐵有限公司衛廠長5月18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肯定地表示。
有關人士表示,盡管5月份鋼鐵價格回暖走勢有待觀察,“但一旦投資全面啟動后,限產的后果就是鋼鐵行業再次步入供不應求的局面”。北京鋼聯咨詢總監徐向春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顯得有些擔憂。
中小鋼企自謀生路
過去5年,中國鋼鐵業狂飆突進,產量增加近3倍。在經濟危機下,中國鋼鐵業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經歷了一場寒冬。其中,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小鋼廠云集的鋼城唐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成了觀察鋼鐵行業發展的一面鏡子。
唐山豐潤區則是中小鋼廠的集中地。和去年年底的蕭條相比,這里已經有了新的變化:恢復生產的企業多了,來往的大卡車揚起的塵土幾乎讓路人無法睜眼。而就在去年10月份,記者在此采訪時,從豐潤城區一路過來,已幾乎看不到還冒著煙的鋼廠。
“4、5月份基本維持著盈虧平衡。”上述衛廠長告訴記者,他雖然在為鋼鐵生產沒有贏利感到遺憾,卻因擺脫了虧損表現出些許的輕松。據了解,這家小鋼鐵廠在經濟好的時候每月盈利在100萬元左右,而現在每個月只能維持著70萬元的成本。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僅僅是泰和鋼鐵公司,眾多停產的中小鋼廠都開始復產。“不復產的話,包括機器折舊等成本太大。”衛廠長表示。
中小鋼廠的復產契合了鋼鐵市場的走勢。自去年11月13日熱軋卷板價格深跌至2800元后,歷經兩個多月的市場價格反彈,價格上漲了近千元,節后產能釋放、庫存增加,市場價格再次陷入震蕩下跌走勢。直到4月份以來,鋼鐵價格再次大幅上漲。5月初,國內鋼材價格指數達到148.51點,較3月末上漲4.36%。
在這輪漲跌過程中,國家主管部門認為鋼鐵總量嚴重過剩。4月24日,國家工信部完成《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該《通報》在5月份被媒體稱為“限產令”。
中小鋼廠一時間成了限制產能過剩的代名詞。一方面大多專家認為,信貸政策主要指向中小鋼廠;另一方面大型鋼廠則認為,上一輪鋼價回暖又下降,主要是因為中小鋼企見利而盲目恢復產能,抵消大型企業的減產。
面對限產令,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小鋼廠表現出關心卻不在意。和衛廠長一樣,大成鋼廠負責人楊先生也表示,“鋼廠沒有貸款”。衛廠長告訴記者:“包括新泰在內,這些中小鋼廠最大的優點就是市場化。因為完全跟著市場走,可以隨時調整產量,包括關停以及復工來維持生存。”
國企應限產保價
“有我不多,沒我不少,中小鋼廠只不過是鋼鐵市場的一個補充。”衛廠長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小鋼廠這樣定位。他表示,“實際情況也是這樣的,很多產品國有大企業并不生產。中小鋼廠之所以存在,說明市場需要它”。
其他接受采訪的企業也這樣表示,他們認為:“限產干什么,不就是為了保價嗎?而恰恰限產保價的重任應該落在國有大型企業身上。”除此之外,這些中小鋼廠也遵循環保的要求,同時他們還承擔著地方就業、稅收以及帶動著相關產業鏈,比如用電等。由此,“實施難度極大”。徐向春認為。
據統計,像唐山的這些中小鋼廠日產量一般也就在幾百噸左右。“一年的銷售額,連大型鋼廠的一項研發投入都不夠。”衛廠長笑言。
大型鋼廠對市場的影響顯然很大。記者在唐山采訪時,恰逢唐鋼進行設備檢修,供不應求的效果立馬顯現。“像架子管等產品,根本不能滿足訂貨要求,唐鋼只能給各貿易商定量供應。”豐潤區曙光里鋼材市場大名鋼材貿易公司李昕告訴記者。
據《通知》公布,1-2月累計,全國鋼鐵工業由去年同期盈利255億元轉為虧損7.7億元。其中,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自去年10月以來連續5個月出現虧損,今年1-2月累計虧損15.1億元,虧損面37.1%,500萬噸以上企業虧損面達50%。
據悉,寶鋼、武鋼、首鋼等企業都有20%到50%不等的減產。
“鋼鐵過剩論”待定
工信部列舉最新統計數據稱,被納入統計的72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第一季度共生產粗鋼1.274億噸,同比增長1.4%,而同期粗鋼的表觀消費量僅為1.263億噸,顯示國內需求依然疲軟,產量仍明顯過高。而中鋼協則認為,鐵礦石和鋼材市場目前是“繁榮的假象”。
中信證券[24.80 0.24%]首席鋼鐵行業研究員周希增接受采訪表示,“供大于求被夸大”。他解釋說,在經濟高速發展時,鋼廠都是超負荷工作,現在只是恢復到正常產能。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向記者指出,限產令依據的是第一季度的數據,卻在5月公開并引起關注,實屬蹊蹺。他表示,這個通知的來源很有可能是來自部分利益集團,試圖通過行政手段來保持價格,卻忽視了經濟規律。該人士所說的經濟規律指的是,國家出臺4萬億等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效果將會在3到6個月內顯現。
由此,5月份鋼價的回升企穩是不是投資效應開始顯現呢?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均表示,這是中央4萬億投資拉動效應的顯現,而鋼價的企穩走好主要基于對宏觀經濟的預期。汽車、家電、機電和房地產等需求的增加即為佐證。
市場現貨層面也開始認同投資效應。據李昕介紹,正是看好今年經濟的前景,公司已經將營業額目標由去年的23億提高到40億。和鋼廠不同的是,唐山地區的貿易商4月份重新找回盈虧平衡點,5月份開始略有盈利。“5月份各種產品基本上都上漲了200元左右,我們的庫存也從4月份的2000噸提高到5月的4000噸。”李昕介紹說。
上述不愿具名人士進一步表示,現在經濟正處在低谷向上的階段,忽視經濟的走好就判斷鋼鐵過剩似乎欠考慮。
|
|
|
|